工業(yè)鍋爐爐體砌筑的施工條件及要點
爐體砌筑前,爐體基礎表面應用高標號水泥砂漿找平,各部位墻體線應根據(jù)爐體施工中放置的中心線放出。爐體周圍的墻體應由內(nèi)而外放線,以確保爐體的正確尺寸。
爐底砌筑。爐底砌筑從爐體和煙道之間的橫向中心線開始,并向兩側(cè)端部進行。砌筑時,爐體應水平砌筑,采用平砌或側(cè)砌。爐底和煙道的上層磚一般水平砌筑,垂直于爐渣和爐氣的流動方向。
爐墻砌筑。砌筑爐墻時,墻角起基準作為墻體的垂直度、水平度、磚縫的厚度和水平度。垂直接縫的布置以墻角為基準點。墻體的直線部分按磚邊拉緊的線繩砌筑,磚層的厚度由基準控制,每層磚的實際厚度刻在基準上。砌筑時,經(jīng)常用水平尺1檢查并及時糾正。墻角用磚應選用TZ-1直形磚(172mmx14mmx65mm),不缺棱角、不扭曲、厚度均勻的磚。當墻體出現(xiàn)銳角或鈍角時,切割整面墻的角磚,避免凹凸或缺棱角,保持砌體垂直平整。
砌筑折疊墻時,泥漿應飽滿。如果磚不能下去,無論什么原因,只能加工磚,不允許撬管或用錘子打磚。折疊墻與外墻之間應留下膨脹縫。
砌筑水冷墻鉤磚時,應根據(jù)施工圖尺寸,先鋪設鉤磚,然后在鉤兩側(cè)鋪設爐墻。相對的兩塊鉤磚相互對齊,向火面應與墻面在同一平面上,鉤磚靠近火面的一端應小于10mm。在建造水冷墻和加熱面管束時。鍋筒。容器部分的爐墻,爐墻表面應有一定的間隙,墻內(nèi)的管道應包裹耐火繩,加熱后可自由膨脹。
為了防止內(nèi)墻與外墻分離,保持爐墻的穩(wěn)定性,內(nèi)外墻應相互拉固。在高度上,內(nèi)襯砌體應每6~8層將一層耐火磚插入紅磚砌體中(見圖17-2),或水平方向上每1m左右用耐火磚砌一塊固體磚。每層固體磚的位置應在垂直方向錯開。鍋爐墻體高于10m時,應采用金屬構件加固,并與異形磚砌筑。
燒嘴磚砌筑。當爐膛高度達到燒嘴位置時。根據(jù)施工圖的標高尺寸,畫出燒嘴的位置。檢查尺寸準確后,先砌筑燒嘴。砌筑時,采用拉線法嚴格保持中心位置。標高和傾斜角度,燒嘴磚砌好后,再用拉線填充爐墻。
前后拱砌筑。前后拱采用異形磚懸掛砌筑。砌筑前,應檢查磚與管之間的間距和尺寸,砌筑時應拉線,以保證砌筑平面的平整度。懸掛磚的平面度偏差不大于4mm,每塊磚應進行試砌,不合適的磚應適當加工。如果孔太大,磚面就會不平。在孔內(nèi)墊薄鐵皮找平。前后拱磚應從拱腳開始,按水平排列順序從下到上懸掛。嚴禁按垂直排列順序懸掛,防止磚縫誤差積累,造成垂直磚縫超差。
拱形爐的砌筑。拱形爐砌筑時,先砌拱腳磚,拱腳磚應平直;斜角應符合拱的要求;兩拱腳墻的跨度應相等;拱腳磚牢固,拱腳磚經(jīng)檢查合格后方可支撐拱輪胎。筑拱頂時,應拉線。拱頂建成后,鎖磚應均勻。對稱地進入拱旋,后拆除拱輪胎。
拱頂兩端應伸入端墻80-100mm,拱端密封平整,拱兩端與墻之間留有20mm間隙,確保拱頂加熱后自由膨脹,防止頂裂爐墻。
梁上砌拱時,拱腳磚應靠近拱腳梁砌筑,拱腳磚后砌體后砌拱頂。拱腳磚后部不得砌硅藻土或輕質(zhì)磚,拱腳磚后部不得有縫隙。
拱頂厚度小于3m時,應打入鎖磚,大于3m時應打入3塊鎖磚,鎖磚砌人拱頂深度約為2/3?3/4,同一拱頂?shù)钠鲋疃葢恢隆?/div>
拱頂采用楔磚與標準磚混合時,拱頂不得使用3塊標準磚。
砌體膨脹縫的保留。砌體上應留有膨脹縫,以補償爐墻加熱后的膨脹。膨脹縫應嚴格按照設備技術文件的規(guī)定保留。當設計中沒有具體規(guī)定時,膨脹縫應保留在每米5~7,或根據(jù)材料膨脹系數(shù)的計算數(shù)據(jù)保留。各部位的膨脹縫不得降低砌體強度,但也應保證爐體嚴密。膨脹縫填充耐火繩,防止灰渣堵塞,耐火繩直徑略大于膨脹縫尺寸。
爐墻水平膨脹縫一般設置在內(nèi)墻分段卸載結構處(見圖17-3),兩條水平膨脹縫上下間距約2~3m。
垂直膨脹縫一般位于爐墻角。當爐寬大于5~6mm時,爐墻中部應設置一定數(shù)量的垂直膨脹縫。隔墻和折疊墻的膨脹縫應伸入耐火磚層90~95mm
爐體拱頂?shù)呐蛎浛p除填充耐火繩外,外露部分應覆蓋一層平磚。
膨脹縫應清潔,不得夾有泥漿、碎磚等雜物;縫內(nèi)填料嚴密,砌體表面不得凸出,與砌體表面保持平整;水平膨脹縫的水平誤差不大于每米2.5mm,全長不大于15mm;垂直膨脹縫的垂直誤差不大于每米1.5mm,全高不大于15mm。
保留排氣孔。建造紅磚外層時,應保留直徑約20mm的金屬短管作為烘爐排氣孔。一般水平方向間距約1.5m,垂直方向間距約1.31.5m。如果沒有金屬管,也可以在墻上留下60mm*60mm左右的排氣孔。烘烤后堵塞排氣孔。
上一篇: 耐火材料在煉銅工業(yè)的應用
下一篇:沖天水冷爐內(nèi)襯的修爐材料選擇與烘爐技術
相關文章
相關產(chǎn)品